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满江红·忧喜相寻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董毅夫名钺,自梓漕得罪,罢官其川,归鄱阳,过其坡于齐安。怪其丰暇自得,余问之。曰:“吾再娶而氏,三日而去官。吾固不戚戚,而优而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。已而欣然,同忧共若处富贵,吾是以益安焉。”命其侍儿歌其所作《满江红》。嗟叹之不足,乃次其韵。

忧喜相寻,风雨过、一江春绿。巫峡梦、至今空有,乱山屏簇。何似伯鸾携德耀,箪瓢未足清欢足。渐粲然、光彩照阶庭,生兰玉。
幽梦里,传心曲。肠断处,凭他续。文君婿知否,笑君卑辱。君不见周南歌汉广,天教夫子休乔木。便相将、左手抱琴书,云间宿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董毅夫名钺,在担任梓州路漕司期间获罪,被罢官后从东川返回鄱阳,途经齐安时拜访苏轼。苏轼见他神态丰裕闲暇、怡然自得,感到奇怪,便询问缘由。董毅夫说:“我刚续娶柳氏,三天后就丢了官职。我原本并不为此忧虑,只是担心柳氏会对仕途的得失难以释怀。没想到她很快也坦然接受,与我同甘共苦,就像身处富贵之中一样,我因此更加心安了。” 他让侍妾演唱自己所作的《满江红》词。苏轼听后感慨不已,于是依照原词的韵脚和了一首。

忧喜相互延续着,如同风雨一过,满江春色。像楚王巫山之梦醒来,一切都消失了,唯有乱山如屏障般矗立。何其相似,东汉的梁鸿携其妻孟光隐居山中,基本生活资料不足,尚能清欢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《满江红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(1082)三月。元丰四年七月,董毅夫由四川夔州路转运副使徙梓州路转运副使。不久,致仕,于第二年三月回归老家江西,路过黄州。董由鄂州太守朱寿昌介绍而结识了苏轼。苏轼和《满江红》以答谢之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谭新红.苏轼词全集:湖北辞书出版社,2011:148-151

赏析

  词序点明董“梓漕得罪归鄱阳,过东坡于齐安”的原因,惊讶董视罪罢无事而“丰暇自得”的淡然心情,记录了董续柳氏忧患与共的深情。

  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,赞颂董不为五斗米折腰及柳氏不因董“梓漕得罪归鄱阳”,“忘怀于进退”的高尚情操。

  上片,由写董的“得罪削籍”一身轻,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。开头六句,就写了两个“忧喜相寻”:一是“三日而去官”的董毅夫“固不成戚”;一是柳氏“忘怀”董毅夫之“进退”而“同忧患”。他们经过了一番“风雨”的打击之后,心情如“一江春绿”,清澈明亮;留下了楚襄王“巫峡梦”醒,身心皆空,过着巫山神女般的仙境生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词的上片由写董的“得罪削籍”一身轻,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;下片进一层写董义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,“欣然”、“益安”同“忧患”的人生态度。这首词融会想象与现实,喻义精当、寓意深刻、情调浪漫,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,称赞了董氏夫妇的高尚情操。

苏轼

苏轼

苏轼,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三人并称“三苏”。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文纵横恣肆;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与韩愈、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。 3785篇诗文  4821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墨池记

曾巩 曾巩〔宋代〕

  临川之城东,有地隐然而高,以临于溪,曰新城。新城之上,有池洼然而方以长,曰王羲之之墨池者,荀伯子《临川记》云也。羲之尝慕张芝,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,此为其故迹,岂信然邪?

 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,而尝极东方,出沧海,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;岂有徜徉肆恣,而又尝自休于此邪?羲之之书晚乃善,则其所能,盖亦以精力自致者,非天成也。然后世未有能及者,岂其学不如彼邪?则学固岂可以少哉,况欲深造道德者邪?

  墨池之上,今为州学舍。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,书‘晋王右军墨池’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。又告于巩曰:“愿有记”。推王君之心,岂爱人之善,虽一能不以废,而因以及乎其迹邪?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?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,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!

 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,曾巩记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鹧鸪天·醉拍春衫惜旧香

晏几道 晏几道〔宋代〕

醉拍春衫惜旧香。天将离恨恼疏狂。年年陌上生秋草,日日楼中到夕阳。
云渺渺,水茫茫。征人归路许多长。相思本是无凭语,莫向花笺费泪行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念奴娇·留别辛稼轩

刘过 刘过〔宋代〕

知音者少,算乾坤许大,著身何处。直待功成方肯退,何日可寻归路。多景楼前,垂虹亭下,一枕眠秋雨。虚名相误,十年枉费辛苦。
不是奏赋明光,上书北阙,无惊人之语。我自匆忙天未许,赢得衣裾尘土。白璧追欢,黄金买笑,付与君为主。莼鲈江上,浩然明日归去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